News
竹节纱的生产工艺及控制装置 | |
发布时间:2017/5/18 阅读:7474次 | |
竹节纱是在长度方向上出现节粗、节细形状单纱,其特征参数有基纱号数、竹节粗度、各段竹节长度(节长)和各段间距(节距)。竹节粗度即竹节定量与基纱定量之比,一般在1.5~6范围内;节长即每个竹节的长度;节距即相邻两个竹节间的基纱长度。竹节纱按竹节的分布情况可分为无规律竹节纱和有规率竹节纱。纺制竹节纱的设备可用专用设备,但目前大多是采用改造后的环锭细纱机或转杯纺纱机纺制。 目前国内竹节纱的生产原理大致有4种:
“变牵伸型”竹节纱,即瞬时改变机器的牵伸倍数以形成粗节;“植入型”竹节纱,即在前钳口后面瞬时喂入—小段须条而形成粗竹;“纤维型”竹节纱,即利用短纤维的浮游运动性产生条干不匀的原理,增加喂入纱条中短纤维的含量,并调整设备的工艺参数以生产粗细节纱,这种生产方法对合理利用粘梳短纤维有实际意义;“涂色型”竹节纱,即利用人的感官视觉效应,分段对普通纱线进行印色,产生类似的竹节效应。生产中常见的足第一种生产方式,即在普通的环锭细纱机或转杯纺纱机上增设一套变速装置,不需增添特殊设备,投资少,见效快。
在环锭细纱机和转杯纺纱机上开发纺制竹节纱的控制装置普遍采用三种形式: 一、缺陷法:如在长纤维中加入少量短纤维,并在细纱机上去掉上销及上下皮圈,保留下销,利用短纤维制造“牵伸波”来形成竹节。此法一般短纤混入率在5%~10%左右,短纤率高则竹节数量多,在麻纺或麻棉混纺中尤其显著。第二种是采用不完全齿轮的变牵伸机构,优点是费用低;缺点是噪音大,不可变换工艺,如竹节长度、节距、线密度及任意的循环等,且寿命短,维护费用大。
|
|
|
|